|
 |
|
中国宁海网开通暨宁海信息化应用对策研讨会策划案 |
(2006-12-13 9:17:00 作者:张伟相 出自: 浏览:27623次) |
 |
|
|
|
题目:中国宁海网开通暨宁海信息化应用对策研讨会
来源:本人主持开发运行的区域性综合门户网站“中国宁海网”开通在即,为扩大影响,策划了本项目。
应用:本案于2002年6月28日至29日实施,获得巨大成功,成为当时继“中国(宁海)徐霞客开游节”后宁海最具档次和影响力的活动。由于网络精英聚集,中央级媒体关注,政府企业互动,与会各方各取所需,共享成功喜悦。在记者招待会上,我首次提出了全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——“生态网络”,并通过中央级媒体传播,其对区域社会和网络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,直至今日甚至将来仍将发挥着积极作用。随后在12月份召开的北京互联网论坛上搜狐张朝阳亦提及了“生态网络”,而今年上半年国家提出的“和谐网络”以及新近最热的“和谐社会”都是一脉相承。
本案原是中国宁海网的开通仪式,为了造势,我捆绑了区域行业应用对策研讨会,背景顺利转换,更巧妙兼顾各方利益,实现活动收支平衡,堪称经典之作。
现通过WBSA理论暗合整理,希望有助于其他类似庆典、开业、新品发布、研讨及其他大型活动的策划实施。
内容:
举办大型活动的关键在于势,在县域范围吸引行业精英、中央级媒体参与以聚成大势。
政府主管部门、行业精英、企业代表及各级媒体是本次活动争取的对象。作为一家县域民营机构,吸引他们关注和参与是一大难题。
无论政治、经济、科技、文化,信息化成了关键词,有关信息化的高端对话必将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。
中国宁海网的开通是一次观念、技术和价值的全面创新。主办方只要本着“政府企业互动,公益商业并举”与“兼顾各方利益,共享成功喜悦”原则,通过“背景转换,各取所需”和“捆绑连接,一箭多雕”方法创新,按照“精心策划、广泛动员、焦点连贯、强势传播、市场跟进、一举推出、辐射久远七步骤,将可实现打造信息化样板、营造经济软环境、寻求探索新应用、开游节影响延伸的预期目标,更为区域社会经济及行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。(见中国宁海网开通暨宁海信息化应用对策研讨会脑图)
案例:
中国宁海网开通
暨宁海信息化应用对策研讨会
(20020628—0629)
总体方案
一、 背景概述:
互联网自进入中国以来,由于有不少风险投资商的进入使其在国内的概念迅速普及,但由于风险投资商中也确实混杂着一定比例的风险投机商,使得网络经济中存在着一定成分的泡沫,干扰了互联网的健康发展,许多人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,因此也就出现了关于互联网前景的众多观点。人们开始注意它究竟能否给我们带来实效,带来怎样的实效。然而泡沫的破裂也是一种蜕变,互联网作为一个开放性极强的平台,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的、向纵深发展的阶段。时至今日,谁也不能否认互联网已经确确实实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,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其中基于Internet环境开发的一些新产品、新服务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习惯,或者说给人们的生活、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方便,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商机。人们同时在企盼和寻求更多更好的信息产品和服务。
二、目的意义:
在宁海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各方面都日新月异的今天,面对WTO,面对全球化、网络化,急需营造一个与宁海实体要素相适应甚至是超前的数字化宁海,为宁海发展营造一个可以跨越时空界限的网上家园。对此,中国宁海网作出了有益尝试。她的开通是一次观念、技术和价值的全面创新。
首届中国(宁海)徐霞客开游节的成功举办,为宁海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。在开游节网站访问留言中,我们听到了各种呼声,许多人希望借此更多的了解宁海。中国宁海网致力于整合地方资源,全面展示宁海风采,向世人展示宁海的特色经济、产业优势等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会有更多的人在开游节后更加关注宁海的旅游、宁海的经济发展。以前,他们主要通过朋友介绍,政府招商说明会等等,现在有很多人知道通过网络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宁海。
另外,中国宁海网为政府信息化、企业信息化构建公众基础信息平台,为宁海的经济发展提供快速、高效、开放、互动的网络载体,尤其为旅游经济、招商引资服务;为宁海的电子政务、电子商务应用提供强大的“网络发动机”和全新的工具。
借此机会,汇聚各方人士,共同探讨宁海信息化应用对策,对中国宁海网来说又是一次挑战和提升。而安排参观工业园区和游览宁海风景名胜将提供更好用户体验,网络与传统融合,也是将首届中国(宁海)徐霞客开游节的影响进行很好的延伸。
三、 基本思路:
1、打造信息化样板;
2、营造经济软环境;
3、 寻求探索新应用;
4、 开游节影响延伸。
四、 会议时间:二OO二年六月二十八日至六月二十九日(星期五、星期六)
会议地点:宁海宾馆
参加人员:1、政府代表 2、主管单位代表 3、投资商代表 4、合作伙伴代表
5、业界代表 6、客户代表 7、媒体代表(含省级)。总人数280左右。
五、 主要议程:
1、网站开通发布;
2、领导发言题词;
3、合作备忘签约;
4、顾问聘请仪式;
5、网络应用研讨;
6、参观工业园区;
7、记者招待答谢;
8、游览风景名胜。
具体实施
网络与传统互动(中国宁海网开辟专题,传统媒体发布相结合)
一、主办单位:
1、 宁海县人民政府信息化领导小组
2、 宁海县发展计划局
3、宁海县科学技术局
4、宁海县供电局
5、宁海县网络信息中心
二、承办单位:
1、 宁海县经航网络信息有限公司
2、 宁海县雁苍山广告企划有限公司
三、协办单位(或合作单位):
1、 频道相关各委、局(办)等:县委组织部、宣传部、教育局、文广局、卫生局、政法委、司法局、人事局、财税局、民政局、建设局、经贸局、外经贸局、招商局、团县委、旅游局等
2、 重点乡镇:城关、西店、深圳、黄坛、强蛟、前童镇等
3、 重点行业:通信、金融、保险、交通、烟草等
4、 重点企业:实力、科技、自营出口
5、 部分合作商:
6、 宁海县个私协会
7、 宁海县市场营销协会
8、 宁海县新兴工业园区
9、 宁海县科技工业园区
10、 关联媒体
11、 旅游相关产业:如天河、温泉、雁苍山、野鹤湫等开发公司
12、 温州金友房产开发有限公司(龙珠大厦)
13、 台北丽人摄影发展有限公司
14、 其他重点项目单位
四、祝贺单位:
1、 政府
2、 行业
3、 企业
4、 主要客户
5、 合作伙伴
6、 媒体
7、 其他
五、活动的日程安排和日期选择
1、日程安排两天
其中:
(1)开通剪彩,研讨会等安排半天,参观工业园区、记者招待会安排半天;
(2)辅助活动日期安排壹天。
3、 日期选择安排在星期五和星期六(20020628-0629)
六、活动邀请的嘉宾范围
1、地方政府代表(人数50左右):主要有县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,县委宣传部等行业主管单位领导,以及和中国宁海网各频道相关的主管委、局(办)等。譬如:县委组织部、教育局、文广局、卫生局、政法委、司法局、人事局、财税局、民政局、发展计划局、建设局、经贸局、外经贸局、招商局、团县委、旅游局、科技园区、新兴园区、相关协会、工商、财税、重点乡镇(城关、西店、深圳、黄坛、强蛟)等。
2、媒体代表(人数40左右):省级以上(含省级)媒体代表,主要是与IT业有关的媒体,或者与中国宁海网相关频道有关的媒体。主要的有:中央电视台2套互联时代、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北京青年报、浙江电视台、浙江日报、都市快报、教育信息报、浙江工人日报、浙江科技报、青年时报、今日早报、浙江市场导报、浙江省广播电台、中国经营报浙江记者站、浙江经济报、钱江晚报、经济生活报、浙江法制报、宁波日报、宁波晚报、东南商报、宁海报、宁海广播电视台等等。
3、主管单位与合作商代表(人数30左右),主要有科技局(上级局、兄弟局)、供电局(上级局、兄弟局)、3721(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、新服务)、宁波创联(3721)、宁波华远(防伪税控)、金蝶软件(OA、ERP等)、阿里巴巴(电子商务)、赛邦软件(电子商务)、熊猫卫士(防病毒)、宁波华润(网络安全)、宁波泰华(清华同方)、杭州德昌隆(华为产品)、宁波金网、宁波托普、万达信息等。
4、业界代表(人数20左右):如宁海电信、宁波网通、宁波联通、中国互动电视网、东方热线、中国宁波网、宁波信息网、宁波在线、宁波科技信息网、宁波文化网、宁波青年网、宁波人才网、宁波南北人才网、宁波people258人才网、宁波房地产信息网、宁波搜房网、宁波电子商务网、宁波82生活网、宁波教科网、宁波旅游网、宁波旅游商务网等。
5、 行业代表(人数15左右):烟草、金融、保险、交通、供水等
6、 重点客户代表(人数20左右):如国税局等
7、 重点企业代表(人数35左右)。
嘉宾总人数:280名左右
七、主要活动安排
上午(8:30—9:00)(会议前签到,发贵宾证、记者证、资料,安排中国宁海网背景简介,时长5分钟左右:flash、背景音乐循环播放)
地点:宁海宾馆第六会议室
1、 中国宁海网开通(含剪彩)(嘉宾点击)5分钟
2、 主题发言(4人,5分钟/人,20分钟)(领导、主管、投资、合作)
3、 中国宁海网演示说明(张伟相,15分钟)、经航网络简介PPT(突出文化与理念张伟相5分钟)
4、领导题词(10分钟)(现场安排就绪)
5、签约仪式(10分钟)
A、合作备忘签约:浙江大学、供电局、美国客商(或者台湾)三项(尖端技术产业化、与政府或国有强势单位的合作,以及外资合作参股等)。
B、业务签约:重点客户中高端业务项目
6、顾问聘请:相关频道顾问聘请(落实具体名单)(5分钟)
7、中途休息10分钟
上午(10:20—11:30)
宁海信息化应用对策研讨(如果议题多可以延到下午,专题网站设立专题讨论区,场内场外互动)
主题:
1、宁海信息化现状与对策;
2、政府信息化应用探讨;
3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信息化应用探讨;
4、 网络应用与安全;
5、 传统媒体和互联 |
 |
|
 |
 |
|
 |
|
|
|